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元朝
释如珙南宋 1222 — 1289
全宋诗
释如珙一二二二~一二八九),字子璞号横川俗姓林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年十五从季父释正则祝发。
预戒于本州广慈院。
出学于外,初从石田薰灵隐,继留从痴绝冲
又往太白天目礼
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为临安府净慈寺首座,继领瑞安府雁荡山灵岩寺
八年,移住雁荡山能仁寺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一二八三),移住明州阿育王广利寺
二十六年卒。
有本光编《横川如珙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名误为行)。
事见《语录》及《牧潜》卷三《横川和尚塔记》,《续灯存稿》卷四、《增集续传灯录》卷四有传。
 释如珙诗,以辑自《语录》卷上的偈颂编为第一卷,以《语录》卷下的诗编为第二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如珙
字子璞
永嘉林处士
宗正寺丞康公丕祖之女举三子。
师其季也。
生于宋嘉定壬午
处士
以师孩孤。
狷洁不肉食。
难养于俗。
其季父。
有为禅沙门者。
名正则
年十五从其祝发。
预戒后即行参访。
初从石田于灵隐
及痴绝至。
犹留从之。
然终疑碍无入。
天目礼禅师太白众盛。
往投以疑。
目察其可受。
为举南山东海乌贼。
师儗对。
目随掌之。
因忽有省。
遂留给侍。
国清断桥。
明眼谨肯可求藏主得师。
桥迁净慈。
为第一座。
桥尝言。
第一座有行解。
可师表宰相
乃以师领雁山灵岩禅寺
说法嗣天目
师疾宗唱之滥古响。
瘖郁于可不可。
黑无所讳。
为提拈赞示。
必崖耸标立。
务特起以映于古。
不少牵避于俗好恶。
其辩强自胜若此。
然与人语嗫吻。
促刺不敢出。
视之巽愿人也。
其蓄众慈以诚。
不为衔勒威控之术。
或面诤抗倔不逊旁听皆愤。
师终无所罚。
更收拭进。
使之不以忤己为衔。
人始嫌其不威。
久而怀之。
举迁能仁。
丙子之乱。
乃归放牧寮。
辞病闭卧。
不应外。
至元二十年
忽有旨。
授师育王广利禅寺
师愕眙。
谓非己。
疑拒累月乃受。
盖有奏于上者。
而不以告。
其迁能仁亦然。
自公选道废。
位以求得。
惟师皆自至。
时论荣之。
师既引宗据祖。
屏遏今学。
年渐岁炙。
以取慕信。
当教法衰残。
诸老师物故。
学者无所往。
皆聚于师。
故季年声实喧震。
倾撼天下。
然师未尝以望誉怙挟。
慢略细故。
虽瓦埏木植。
羹𦵔辛咸。
碎屑之间。
即众所资仰。
必尽其虑力。
咸有迹可观述。
凡六年乃退。
前退之岁。
为藏穴寺侧。
曰此庵。
将没造曰。
吾旦日行矣。
归坐。
书所以诀众者而化。
年六十八。
至元二十六年三月也。
师朴
外少饰中凝不杂。
能持坦坦。
不变于怒喜怨爱。
晚居能仁育王。
道益光。
师亦惧于无传。
讲诱孜孜。
未有厌位。
却众嗜闲意。
或迫而欲之则忻然。
避脱弃比毛秕。
不以进退顺通怀虿芥。
弟子禀遗诫。
窆全身于塔。
师自预为塔铭及诀众语。
与所说法。
有录。
高安释圆至
序而行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如珙字横川姓林氏永嘉人也。
生有特性,不尝肉食,叔父正则乃为之落发。
初见石田于灵隐,时国清断桥延典藏錀。
及迁净慈,命为首座
元至元十年,有旨授育王,懋畅宗风,行修精实,指示法门,深入玄妙。
敩人行履,自明去来。
一日忽自谓曰:“今年六十六,死日将至,火之乎,土之乎?
”西堂唯庵贯云:“古鄮山中有一片地,荒草凄然,足安舍利。
”因叠石为塔,而自铭焉,词曰:“天生一穴,藏我枯骨,骨朽成土,土能生物,结个葫芦挂赵州壁,永脱轮回起三世佛。
”将殁,书诀而化。
时至元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照元末明初 1289 — 1373
慧照
字大千
永嘉麻氏子。
童年骏利异。
尝闻人诵习契经。
合爪谛听。
长老良公。
度为弟子。
禀持犯于处之天宁。
蝉脱万缘。
力究大事。
首谒晦机熙公于净慈。
一日阅员净语。
至头陀石掷笔峰处。
默识悬解。
流汗浃背。
即腰包。
走谒东屿海公于苏之荐严。
反覆辨勘之。
师如宜僚掷丸。
飞舞空中。
东屿甚嘉之。
遂留执侍左右。
师以为心法既通。
不阅修多罗藏。
无以阐扬正教。
耸人天之听。
主藏室。
及东屿迁净慈。
师分座。
表仪四众。
天历戊辰
出世乐清之明庆。
升座示众曰。
佛法欲得。
现前莫存。
知解缚禅。
看教未免。
皆为障碍。
何如一物不立。
而起居自在乎。
所以德山之棒。
临济之喝。
亦有甚不得已尔。
闻者说怿而去。
至正乙未
四明之宝陀。
宣政院
署师主育王。
师悯大法陵夷。
孳孳诱掖。
不遗馀力。
尝垂三关语。
以验学者。
其一曰。
山中猛虎以肉为命。
何故不食其子。
其二曰。
虚空无向背。
何缘有南北东西。
其三曰。
饮乳等四大海水。
积骨如毗富罗山
何者是汝最初父母。
此第三关。
最为峻切。
惜未有契其机者。
居九年。
退于妙喜
泉上筑室。
梦庵
自号梦世叟
掩关独处。
凝尘满席弗顾也。
一日召门弟子曰。
吾将西归矣。
属后事于住持。
约之裕公
沐浴更衣书偈。
怡然而逝。
时洪武癸丑十月也。
寿八十五。
腊七十。
茶毗。
齿睛数珠不坏。
舍利五色。
烂然者无算。
师三坐道场。
有语录若干卷。
师智度冲深。
机神坦迈。
昼则凝坐。
夜则兼修净业。
真积力久。
至于三际不住。
觉观湛然。
非言辞之可儗议。
且服用俭约。
如恒僧。
虽不与时俗低昂。
贤士大夫。
知其诚实。
不事矫饰。
多倾心为外护。
其遇学徒。
一以真率。
或以事忤之。
而声色不变动。
出语质朴。
不尚葩藻。
而指意超言外。
嗟夫。
禅宗至宋季而敝。
胶滞局促。
无以振拔精明。
使直趋觉路。
横川璜公。
当斯时。
密授天目法印
持降魔杵。
树真正幢。
升堂入室者。
不翅受灵山付嘱。
法号为中兴
横川之同门。
石林者。
奋兴实角立东西。
共斡化机。
西来之道。
于斯为盛。
师盖石林之诸孙也。
故其死生之际。
光明盛大。
有如此者。
岂无自而然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慧照字大千姓麻氏永嘉人也。
父均,母黄氏,家有积庆,生宝之,胜摩尼珠。
童年聪俊,雅慕超凡,闻人诵习经偈,便合爪谛寀。
年十五,往依沙门了定于县之瑞光院。
定者,族从兄也。
长老良公知为法器,即剃落为弟子。
明年,禀持犯于处之天宁。
蝉蜕万缘,誓究大乘不思议事。
首谒晦机熙于杭之净慈,未契圆證
一日,阅真净语至头陀石掷笔峰处,默识悬解,流汗浃背。
时东屿海以石林巩正派,提倡于苏之荐严,杖锡从之,反覆勘辩,灵机响应,遂留执侍。
以为心法既通,不阅脩多罗藏,无以阐扬正教,耸天人之听,乃主藏室于郡之万寿。
及东屿迁净慈,邀分坐,表仪四众。
元大历戊辰,始主乐清之明庆,尝集诸僧伽而诲之曰:“佛法欲得现前,莫存知解,缚禅看教,未免皆为障碍,何如一物不立,而起居自在乎?
所以德山之棒,临济之喝,亦有甚不得已尔。
”闻者说怿。
至正乙未,迁四明之宝院。
先是,寺以搆讼废,谓:“讼兴在乎辨难太迫。
”一处之以宽慈,绝弗与较。
且曰:“我佛得无诤三昧,所以超出群品。
我为佛子,可不遵其教?
”众服其化。
未几,行宣政院阿育王山,由是云侣景附,不远千里。
善诱孳孳,不遗馀力。
因垂三关语以验学者,其一曰:猛虎伺杀为性,何以不食其子?
其二曰:虚空无向背,何缘有南北东西?
其三曰:饮乳等四海水,积骨如毗富罗山,何者是汝最初父母?
语皆峻切,惜未有契其机者。
居九年,退于妙喜泉上筑室,曰“梦庵”,因自号为“梦世叟”。
掩关独处,凝尘满席,澹然无虑。
明洪武癸丑十月朔,诏门弟子曰:“吾将西归。
越七日,沐浴更衣,索纸书记,恬然化灭。
寿八十五,历七十。
三日,荼毗,牙齿数珠不坏,馀成舍利罗五色烂然。
是年十二月九日,葬灵骨于梦庵之后。
有语录若干卷,宋文宪濂为之碑文,词甚清朗,载在私集曰《护法录》。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